歐盟對中國的藥品依賴度問題再度浮現

   Release date: 2020-03-10     Source: 經濟部國貿局    Author: 駐德國台北代表處    Hits: 106    
Note: 根據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在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前的數據,2019年製藥產業營收超過4,550億美元,預計今年將獲利達1,380億美元。
 然而,德國與歐洲的藥品供應存在短缺現象,隨著2020年初至今COVID-19疫情不斷擴大,許多藥品的供應短缺問題日益嚴重,也使得歐盟地區對中國藥品高度依賴的問題搬上檯面。
 
一、   德國和歐洲的藥品供應早已存在對中國的高度依賴
 
(一)目前90%學名藥(Generika;不再受專利保護的藥品)所需之原料藥在中國生產。而根據瑞士的估計,即使是專利藥所需的原料藥,也有50%在中國生產。根據德國聯邦製藥工業協會的資料,有製造包括抗生素等136種不同藥物之原料藥製造商都在中國湖北省。
 
(二)不僅是學名藥的原料藥,這些學名藥近年來也已陸續移到亞洲國家如印度或是東歐生產。主要原因在於折扣談判。
 
德國的健保公司會定期與製藥業者針對藥品價格進行談判,保證某些藥品只向這些製藥業者購買,但希望以較低廉的價格購買藥品,這為製藥業者帶來龐大成本壓力。
 
因成本考量,目前製藥業界通常是將生產據點從高薪國家如德國移至亞洲與東歐生產後,藥品最後才送到西歐包裝完成。德國位於法蘭克福Höchst最後一家生產抗生素的大型製藥工廠,也已於兩年前關廠。
 
(三)某些特定原料藥,全球僅有一家供應商提供各國製藥廠。一旦此供應商出現狀況,將導致後續生產與供貨問題。
(
四)   德國於2019年10月初已有報告顯示,有239種藥品出現無法供貨問題,當時武漢肺炎疫情仍未爆發。近期德國聯邦藥品及醫療器材研究所(Bundesinstitut für Arzneimittel und Medizinprodukte;BfArM)表示,有277種藥品供貨出現短缺,包括血壓藥、止痛藥、抗抑鬱藥和抗生素等,不過並非每項藥品的供貨短缺就代表無法供貨,然未來不排除無法供貨的可能性。目前也尚不清楚其原因是否與COVID-19有關。
 
(五)   其他影響藥品供貨情況的原因:
 
1. 整個供應鏈各環節間的運作也需時間,如上海到鹿特丹船運需約四周時間;此外,如今中國因武漢肺炎疫情擴散,除了許多工廠停止生產、港口也被關閉,停止向歐盟運送貨物。
 
2. 根據瑞士學名藥協會(Intergenerika)營運長Axel Müller的估算,製藥廠會將必要的原料藥庫存約三個月。法國製藥專家Eric Bouteiller表示,如果連續六個月缺貨,情況才會變得嚴重。
 
3. 顧問公司Roland Berger表示,供應鏈缺乏透明度也是問題所在,因為一旦像武漢肺炎疫情一發生,便產生問題。
 
4. Roland Berger顧問Morris Hosseini表示,如果疫情無法好轉,中國或印度的重要原料藥庫存量將減量,屆時各國將以國內市場優先於出口市場。根據德國聯邦藥品及醫療器材研究所的訊息,中國湖北對於德國方面的訂單,仍未生產,原因在於「與市場無關」。
 
二、   德國政府因應之道與相關建議:
 
(一)   德國聯邦議院已於2月中通過了《藥品法》修正案,內容包括避免如止痛藥等藥品供應短缺,以及製藥業者有義務告知當局相關藥品供貨短缺問題等。
 
(二)   製藥專家Hosseini表示,現行完全依賴中國的情況應緊急改變,但前提是製藥業者在歐洲生產需具經濟效益。例如,若製藥業者在德國設廠製造抗生素,則無論藥物的最終價格如何,製藥業者都應獲取應有的報償,如此才能確保供貨穩定。
 
(三)   歐盟預計七月起針對此議題討論。
 
Reward
 
More>Related產業動態

Featured
Recommended產業動態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