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風潮再起 《中國》大陸土洋品牌分傳捷報

   Release date: 2016-03-03     Source: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437期    Author: 台貿中心青島代表處    Hits: 322    
Note: 根據中國大陸體育總局未來的「全面健身計畫」,到2020年時,大陸將會有40%人口積極從事各種體育運動。
根據中國大陸體育總局未來的「全面健身計畫」,到2020年時,大陸將會有40%人口積極從事各種體育運動。

雖然北京奧運後,中國大陸運動用品市場進入重整期,但隨著新一波運動熱來臨,不只各運動品牌銷售顯著提升,甚至年節期間還辦起「運動年貨」。

農曆金猴年假期期間,走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的街道上,不難發現往年要到大年初五的體育用品店,2016年卻提前到大年初三就正常營業。場景轉到北京、河北一帶的滑雪場,如織人潮似乎也反映2015年年底北京成功申辦冬季奧運以後所帶動的滑雪熱。不管形式為何,各地掀起的運動風潮,不只顯示中國大陸民眾對運動與健康的重視與日俱增,甚至辦「體育年貨」也成為潮流。

運動熱潮 成長空間大
這種運動熱也反映在大陸對運動用品的消費上。目前,大陸除了仍是全球65%體育用品的生產基地,也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體育用品消費市場。儘管如此,目前運動用品市場只占大陸GDP的0.3%,相較於美國2%的比例仍有一段差距,顯示未來大陸體育用品產業成長空間仍大。
大陸體育用品品牌約略可分成三大類。首先是包括耐克(Nike)、愛迪達(Adidas)在內的國際大品牌,市占率約25%,再者是以李寧牌(Li-ning)為首的中國大陸本土知名品牌,市占率20%,最後則是為數眾多的中小型體育用品品牌,瓜分55%的市占率。這些品牌的定價和品牌定位各異,但不約而同的是歷經2011年下半年以來的重整期後,目前正走向復甦。

美國《時代雜誌》(Time)觀察,2008年北京奧運後,大陸確實興起運動風潮,也帶動運動用品銷售成長,但後來僅成為短暫潮流。於是,當初相中這波運動熱而大張旗鼓投資的運動品牌,只能苦撐下去,但撐到2012至2013年左右,也只能無奈關門大吉。
不過,隨著2011至2014年間馬拉松比賽舉辦數量不斷成長,而且2015年大陸籃球聯賽(CBA)總冠軍賽的觀眾人數觀眾人數也比2014年多50%,加上北京成功申辦冬季奧運會,都使大陸運動熱銳不可擋。不過,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質疑的聲浪,究竟這股運動熱會是短暫現象,還是一種「新常態」?

品質參差 多代工生產
觀察最近幾個品牌在大陸的業績捷報,或許可為這股運動熱打下強心針。安踏、特步、匹克、361度這四個大陸國產品牌,陸續傳出2016年第二季到第三季訂單都有兩位數成長,而愛迪達2015年前九個月在大陸銷售額也成長42%,耐克則在2015年6至11月銷售額成長27%,顯示大陸體育用品正掀起內需熱。

特別是在整體政策的帶動下,這股運動熱得以不斷持續下去。大陸國務院不只把體育也納入「十三五規畫」政策核心,也訂下2025年大陸體育產業總規模將超過人民幣五兆元,除了挹注資金培植在地體育用品企業,也將全民健身列為戰略一環。

儘管大陸體育用品產業看來成長動能強勁,但品質參差不齊卻仍是一大隱憂。不少掛名「體育用品企業」的公司,實際上只是「家庭作坊」,無論是管理方式、品質管控,都和現代企業有一段差距。這些小品牌雖然可以在大陸市場保有一定市占率,卻難以在國際市場間拉抬知名度。
不僅如此,就算是規模比較大的體育用品生產工廠,很多也只能靠「委託加工」生存,或是用「貼牌生產」的方式躋身國際市場。換言之,也和不少大陸產業一樣,這些工廠仍處在仿製生產階段,不管是產品研發,還是技術創新能力都落後,也使其生產商品附加價值較低。

臺灣優勢 開發高階品
臺灣體育用品產業的優勢,恰好可以和大陸互補。在大陸與東南亞崛起後,臺灣體育用品業者轉而開發高階產品,逐漸累積扎實的基礎和彈性接單、少量多樣的特色。特別是現在穿戴式風潮、虛擬實境科技崛起,不少國際大牌推出結合功能和時尚的運動服飾,裡面其實都有臺灣業者的DNA。
當大陸經濟放緩、股市表現不盡如人意時,運動用品產業銷售額是少數還能維持成長的產業,加上汽車需求量未見下滑,顯示如大陸確實有一群中產階級正在崛起,這股來自民間旺盛的新創活力,蘊藏不容小覷的消費力,或許正是臺灣高階體育用品攻陸的契機。 
 
Reward
 
More>Related產業動態

Featured
Recommended產業動態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