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與國際布局 創新與價創 紡織業的回春術

   Release date: 2015-10-29     Source: 經貿透視雙周刊第429期    Author: 陳卉昕 胡碧瑩    Hits: 339    
Note: 有著深厚紡織底蘊的臺灣紡織業,具有群聚效應和飽滿創新動能的競爭優勢,若能在管理和國際布局上跟上趨勢脈動,定能再掀紡織王國的浪潮風華。
Dr.Gerrit Brinks
荷蘭大學智慧功能性材料系教授
3D列印不會扼殺紡織產業,但具即時和個人化特點,可橋接以往紡織業無法達到的一些部分或功能。

黃冠華
臺灣旭榮集團執行董事
財務和人事權是臺企的心魔;想拓展和布局國際,除符合當地法規外,因地制宜的管理才是上策。

有著深厚紡織底蘊的臺灣紡織業,具有群聚效應和飽滿創新動能的競爭優勢,若能在管理和國際布局上跟上趨勢脈動,定能再掀紡織王國的浪潮風華。

紡織業,曾是臺灣最大創匯來源的傳統產業,最高峰的1997年,還創下產值6,290億元、外銷167億美元、創匯130億美元的輝煌紀錄。但是,隨著世代和趨勢的遷變,紡織業褪去了經貿皇冠的光環,黯然成了黃昏產業,也迫使許多公司關廠。但也有不少的紡織和服裝廠為了延續命脈,只好採「根留臺灣」的模式外移,並把注意力放在了降低成本和提高產量上。

然而,有著深厚紡織底蘊的臺灣紡織業者,在不斷創新和價創的洗禮下,近年則在「機能性紡織品」上大放異彩,他們的產品受到了歐洲和北美品牌的極大歡迎;更有甚者,他們也自創品牌並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受到矚目。

3D列印 不可能取代紡織品

除了機能性紡織品大行其道外,近來應用層面廣,總能占據媒體版面、掀起話題的3D列印,是否會扼殺紡織產業?荷蘭薩克遜應用科學大學智慧功能性材料系教授Dr.Gerrit Brinks以肯定的語氣說 NO!
Gerrit Brinks表示,3D列印的發展非常快速,技術也趨向成熟,有些公司已經在利用3D列印生產各種產品,對消費者而言雖然仍是發展中的物件,「我想3D列印最大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有一個即時的機會去做各種不同的形狀和變化,然後去做個人化!」從Gerrit Brinks帶著急切地語氣中,讓人似乎預見了3D列印在紡織產業中的下一步發展,也讓人看到這個領域未來可以期待的事情。

雖然3D列印讓業界充滿憧憬,但仍有些技術則仍屬於期待值。面對業者提出「因為衣服是直接與皮膚接觸,需要輕薄的材料,那麼3D列印是否能列印出類似30丹尼或是50丹尼這麼薄的材料?」的疑問時,Gerrit Brinks直言以目前的技術來說,3D列印可以做出來最薄的材料極限大約是0.5millimeter,但是要做到更薄的話,可能要花一些時間的研發和技術改進才能完成。而且,3D列印的重點並不是要去取代已經發展了幾千年的紡織品,而是要去橋接一些以往紡織業無法達到的部分或功能。「所以我不認為紡織品會被3D列印取代,而是3D列印可以有更多的應用,例如NIKE利用3D列印在鞋業上的應用。」充滿學者氣息的Gerrit Brinks也提到,目前紡織的製程已經很有效率,可以在短時間內做出大量的布料;但3D列印不僅要花較長的時間而且也有大小件的侷限,所以要用3D列印去取代這樣有效率的製程是不可能的。

群聚效應 臺灣最大競爭優勢

謙稱是業界後輩的臺灣旭榮集團執行董事黃冠華,以充滿活力又幽默的方式說:在大陸,他的身分叫富二代;在臺灣,叫做少東、小開或是企業家第二代。「但我最希望被稱為第二代企業家;因為每一代的企業家都會背負不一樣的使命,我的父母親創立了旭寬企業,他們是開拓者,而我所走的是一個跨國際的路線。」黃冠華說公司在他嘗試品牌經營和跨國境的拓銷之後,年營業額已從原先的新臺幣30億元,到今年的約有新臺幣200億元的規模。

其實,旭榮集團是愛迪達、沃爾瑪、全球最大休閒品牌PVH集團(旗下有Calvin Klein、Tommy Hilfiger等品牌)、安踏等全球知名服飾品牌的供應商,「小型企業靠老闆,中型企業靠管理,大型企業靠文化和布局。」黃冠華以充滿自信的語氣說,臺灣的群聚效應是非常難得的競爭優勢,因為一塊布從紗、織、染、成衣,臺灣只須14小時;甚至連衣服做到好,20小時就可完成。黃冠華得意地表示,他曾用這個方式讓客戶嚇一跳,但也因這次成功的demo而獲得一位超級大客戶的信任和源源不斷的訂單,而且還幫他們公司的布帶進很多品牌。「反應快、很拚、很強大旺盛的製造動能以及RD模式,就是臺灣紡織業的最大優勢。」

人財心魔 臺灣企業管理瓶頸

短髮、素衣的黃冠華,說話總能引起聽眾共鳴而發出會心一笑。尤其是當他提到臺灣企業經營者因為被財務權和人事權的心魔繫縛,導致無法產生超級跨國公司,甚至公司因子孫分產而越分越細,最後失去競爭力,落得「上不去、下不來,收掉捨不得,繼續做會很苦」的窘境時,贏得不少與會者的點頭回應。

除了心魔須克服外,明顯是個打群架產業的紡織業,還須要有很扎實的基本功,「做布靠處理」,因為布跟成衣的有很多的異常要解決,到國外偏遠或較荒涼的地方設廠,還可能碰上罷工、政治因素甚至是海盜搶奪,這些都要有妥善的處理後,才會產生海外投資的價值。

環保趨勢 低碳無汙染大考驗

針對環保和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黃冠華認為這已不只是個概念或口號乃至行銷的說法,而是被品牌商當作是必要的標竿。「到2020年,至少將有十個品牌已承諾所有的生產必須是無毒性生產,他會確保他的供應商從頭到尾所有的生產環節都是低碳排放、零排放或是完全無汙染。『無汙染』三個字講起來、聽起來沒什麼,但紡織業很多的染助劑是百分之百會被淘汰的!所以未來好的染整廠將是稀有財,是會有春天的。」黃冠華說,有些人以為廠商從西進到南向,是因為東南亞在環保條件上相對於中國大陸是較寬鬆,「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觀念。」因為越南國家的水排放標準、環保環境及勞工法的制定細節,是非常嚴厲的。

想要生存就得符合標準,所需投注的費用極大,據黃冠華說,大陸常州的紡織廠,由於無法保證未來能完全達到標準,目前約有百分之五十的染廠處於修、停、轉、換的困境中。

全球布局 管理應採因地制宜

在海外設廠上,人事成本已非關鍵因素,所以國際布局也深受國際紡織品配額及關稅等優惠措施的影響。以旭榮集團來說,他們的布局就跟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和AGOA(African Growth and Opportunity Act,非洲成長暨機會法)的內容有密切關聯。「政府雖然有心,但能做到的都極有限,所以多數時候要靠自己的實力走出去。」將家族事業擴大成國際版圖的黃冠華,就是看到商機往往就在轉彎處,所以不諱言到南非設廠,就是想要藉由AGOA的優惠搶進美國市場。

宗旨目標的大方向確定了,接下來的就是生產和管理的問題。黃冠華坦承:「儒家文化思想非常不適合管理非洲人。」壯碩的身軀卻有一顆細膩的心和敏銳觀察力的黃冠華,帶著笑意地表示,因國情、法規和風俗民情的差異,在管理上最好採因地制宜的方式,所以他們在非洲廠的人事權,就交給被訓練成HR(human resource,人資)的牧師管理,讓牧師用貼近當地民眾宗教信仰和習性的人性方式,帶著非洲的同仁們人學習,把很多非洲原始的衝動面的事情淡化掉,讓他們的非洲廠充滿祥和之氣。

至於到哪裡做跨國布局最好?「老人家跟我說:同行去哪邊有賺錢,我們就去那邊;沒賺錢的地方就不要去。因為我們沒比人家聰明,只是比較勤奮而已。」主掌旭榮國際策略的黃冠華表示,選好區塊後,只要不是懶、慢、笨,應該都會有收穫。

垂直整合 創新和價創當利基

臺灣的布料行銷全球,但國際的供需趨勢瞬息萬變,面對H&M、Zara、Topshop與UNIQLO等品牌打出「快時尚」戰略後,市場上瀰漫著濃厚的顛覆意味。臺灣廠商該如何因應?熟識產業走向的黃冠華認為,第一個趨勢就是做垂直整合,讓自己變成一個supplier的共同體,然後一起去面對來提案。第二點,RD的共同開發應該從紗開始。第三個是有許多的品牌商,為了減低設計圖的成本,已開始outsourcing(外購),但要注意該品牌是否要求全球上網比價。「為了解決key supplier的問題,有些品牌會跟我們共同成立一個研發中心,來穩固供貨商的公司和地位。」

面對韓國、大陸研發創新方面崛起,臺灣業者應如何因應?從小就在紡織家庭長大的黃冠華,毫不諱言地表示,韓國的布料供應雖不強,但成衣製造在全球布局絕對不亞於臺灣。臺灣則是布跟成衣都非常不錯,國際布局都不錯。臺灣機能性布的部分,雖然具有競爭的戰略優勢,但不能保證能持續很久。大陸由於市場、資源、資金、能力都很大,在面對他們要全面轉型的時候,想搶食這塊大餅的臺灣業者,則應思考如何去處理這樣的轉變。例如,大陸想要從紡織大國變成紡織強國,這在「2025中國製造」裡的工業4.0智能製造中,就包含紡織業的品項可看出端倪。

況且,智能製造確實是想翻身、有企圖心的紡織業者必須重視的關鍵。「未來臺灣紡織業跟布這一塊是否能跟智能製造提早搭上線,能夠在布料供應這一塊,除了RD,在production的模式能夠更精益化、更效益化,然後能夠跟品牌聯盟關係更強烈,我想是一個很好的努力方向。」強調賣的是資訊、賣know-how,不是在賣布、賣衣服的黃冠華,其實掌管的是臺灣最大針織布一條龍整合廠,成功者的經驗談,應該是很值得相關業者借鏡的秘訣。 
 
Reward
 
More>Related產業動態

Featured
Recommended產業動態
Ranking